全氟化合物(PFASs)的挥发性和溶解度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挥发性
全氟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挥发性。这是由于它们分子中的碳-氟键非常强,使得这些化合物在常温下不容易从液态或固态转变为气态。因此,全氟化合物不易通过呼吸系统排放到大气中,而是更倾向于在土壤、水体和生物体内累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全氟化合物的挥发性可能会受到其分子结构、链长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等)的影响。
二、溶解度
全氟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较低,但并非所有全氟化合物都表现出低溶解度。全氟化合物的溶解度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性质,特别是氟原子与其他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低溶解度:大多数全氟化合物由于其强极性和高氟含量,在常见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这些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也通常较低,因为水分子与全氟化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特定条件下的溶解度:有些全氟化合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表现出较高的溶解度。例如,某些短链全氟化合物可能具有更高的亲水性和溶解度。此外,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全氟化合物的溶解度。
另外,有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的溶解度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碳氟链长度有关。随着碳氟链的缩短,全氟化合物的疏水性逐渐降低,亲水性增强,从而可能导致溶解度的增加。例如,全氟辛酸(PFOA)的溶解度为3.4g/L,而某些短链全氟化合物如全氟乙酸(TFA)的溶解度则大于10000g/L。
三、迁移性
气相迁移:全氟化合物具有挥发性,能够从固体或液体表面挥发进入空气中。这种气相迁移使得全氟化合物能够随着大气流动而传播到远离排放源的地方。
液相迁移:全氟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较高,能够通过扩散、对流或迁移作用进入其他物质中。例如,它们可以随着水流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或者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
生物迁移:全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物累积性,能够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这意味着它们在低级生物体内积累后,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高级生物,最终导致高级生物体内全氟化合物的浓度远高于环境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全氟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估全氟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分子结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